红瓦白墙速配资,绿荫掩映,农家小院瓜果飘香,景色宜人的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西沟村处处流淌着幸福和谐的韵律。
曾几何时,这里却有着自治区级深度贫困的烙印。“当年,百姓生活困难,产业基础薄弱,青壮年几乎尽数外出谋生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武春林回忆道。如今,党的好政策如春风化雨,让西沟村踏上了“产业兴、人居美、乡风淳、服务实”的乡村振兴路。
美丽乡村,产业筑基。2020年,西沟村建设肉牛养殖小区,全力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,如今肉牛存栏量已突破3500头。2023年,利用乡村振兴项目投入389万元建成鲜草车间与干草库房。现代化的鲜草工厂里,近百组立体培育架上牧草青翠欲滴,喷淋、补光设施精准运作。“北方冬春季节牛羊只吃干草,长膘慢、毛色差,以鲜草替代精饲料,每头牛年省近2000元,牛羊毛色光亮、长膘迅速,出栏效率显著提升。”负责人崔江介绍。
西沟村美丽蜕变的背后速配资,凝聚着多方合力。在三峡集团帮扶下,西沟村成立强村公司,为种植户提供“耕种防收”全链条农事服务,2024年接单服务面积达1.2万余亩,为村民节省近12万元,村集体经济盈利15.28万元,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。为提升村容村貌,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,硬化道路、安装路灯、修复河堤生态区、安装电子监控,让西沟村的“面子”日益靓丽,“里子”愈发厚实宜居。“过去的土房、土墙、土路不见了,如今道路宽了、路灯亮了,房前屋后绿了美了,咱农村生活越过越舒坦!”面对家乡蝶变,村民刘芬欣喜地说。
展开剩余53%村庄之美,更在风尚之淳、治理之效。西沟村创新制定简明易行的“西沟九条”,将民族团结、孝老爱亲、诚信守法等美德融入村规民约。通过“文明积分制”与“红灰黑榜”,为善行义举赋分,树起文明风向标。
西沟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通过深化“一约四会”作用、每月扎实开展“民情恳谈”倾听民意、汇聚民智,不断提升治理效能,移风易俗案例《“民情恳谈”换来移风易俗“心”天地》荣获赤峰市2024年移风易俗优秀典型案例。如今,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热情高涨。在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,文明和谐的乡风浸润西沟村的每个角落。
西沟村对“美丽乡村”的诠释,更落在为民服务的细微之处。聚焦高龄、独居老人“做饭难、吃饭难”的问题,西沟村党支部联合镇为农公司,精心打造“爱心食堂”暖心工程,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,75岁至79岁老人每餐仅需3元,食堂注重营养均衡,特别为高龄老人定制易消化餐食,让温暖从舌尖直达心田。“儿女在外忙,自己做饭不方便。现在走几步路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,还能和老邻居们拉拉家常,心里头特别温暖、踏实。”85岁的王秀荣老人对爱心食堂赞不绝口。
此外,西沟村积极盘活闲置资产,改造老村部建成的家庭手工作坊园区,“小雪辣酱”、“志伟面食”等特色产品汇聚速配资,组建了“敖包为农”直播团队,形成“前店后厂”助农新模式,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持续增加。
从贫瘠的土地中拔节生长,于时代的浪潮中奋勇争先,这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正释放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。红瓦白墙映笑颜,和美乡村幸福长。如今的西沟村,产业兴、生态美、乡风淳、治理优,正以昂扬之姿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华章。
如转载此文章,请注明来源于巴林左旗融媒体中心
通讯员 | 吕丽娜
编辑 |王梦迪
一审 |王玉萍
二审 |孙春梅
三审 |张佳诺速配资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