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年8月1日,伊拉克与科威特,因为石油涨价降产问题华盛配资,谈崩了,紧张的气氛在两国之间弥漫。伊拉克显然对此早有准备,谈判破裂的第二天,便迅速采取了军事行动,一天就攻占了科威特,海湾战争就此爆发。
在美联军的疯狂轰炸下,1991年2月28日战争结束,萨达姆战败,从科威特撤军。但美国并没有就此放过萨达姆。
历经多年筹划,在2003年美国代表拿着一管洗衣粉,张嘴就说是萨达姆的生化武器。以此为由,美国悍然入侵了伊拉克。奇怪的是,面对美军的来势汹汹,伊拉克军队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,他们似乎没有进行什么有效的抵抗,就迅速败下阵来。
特别是萨达姆竟然做出了一项令人费解的决策:将800架战机深埋于沙漠之中。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和质疑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逐渐明白了这背后的高明之处。
展开剩余64%面对美军的入侵,萨达姆清醒认识到,双方空军在技术和装备上的巨大差距。他清楚地记得,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,伊拉克空军曾遭受过惨重的打击。那一次,美军的先进战机和精确的导弹,让伊拉克空军损失惨重。因此,当美军再次来袭时,萨达姆决定改变策略。
他命令手下将800架战机藏于沙漠,这一举动看似是在逃避战斗,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图。萨达姆明白,与美军在空中正面交锋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而将战机藏匿起来,不仅可以避免无谓的损失,还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成为伊拉克重建空军的重要资源。
这一战术的高明之处在于,它充分考虑了战争和政治的双重因素。从军事角度来看,将战机埋入沙漠是一种防御性的策略,旨在保护伊拉克空军的有限资源。而从政治角度来看,这一举动也体现了萨达姆对伊拉克未来命运的深思熟虑。
在萨达姆的设想中,这场战争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。他相信,总有一天,美军会撤离伊拉克,而那时,自己将会东山再起,伊拉克将需要重建自己的军事力量。而这些埋于沙漠中的战机,就说自己的底牌。
然而,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了变数。尽管萨达姆的战术在理论上堪称高明,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遭遇了巨大的挑战。美军的迅速胜利和伊拉克政局的混乱,使得这些被埋藏的战机未能如期发挥它们的作用。
尽管如此,我们不能否认萨达姆这一战术的独到之处。它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,展现了战争与政治的复杂性,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。同时,它也让我们认识到,在战争中,保存实力、等待时机往往比盲目进攻更为重要。
如今华盛配资,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,不禁为萨达姆的军事智慧感到惊叹。在生死攸关之时,萨达姆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,为伊拉克的未来留下了一线生机。虽然最终的结果并未如他所愿,但这一战术本身算得上高明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