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过一个故事元富投资。
一个年轻人去教堂,说他被人欺负了,该怎么办。
牧师告诉他:当别人打了你一巴掌,你要把另一张脸伸过去给他打。
年轻人沉默片刻,突然毫无征兆抬手给了牧师一巴掌。
牧师怒了:你做什么?
年轻人说:你不是应该伸出另一张脸给我打吗?
牧师无奈,只能伸过去,又挨了一巴掌。
接下来,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,牧师挨了一巴掌后,马上反手给了年轻人一巴掌,略有快意的说:那么,请你也转另一边脸。
可想而知,一个不断挨巴掌的游戏,没人阻止,会不断继续。
从此可知,当遇到一件事,谁都知道应该忍耐,但实际上,谁都难以忍耐。
展开剩余91%忍耐是下策
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忍耐的好处。
他们会告诉你,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还会说,韩信能受胯下之辱,终成大业。
忍耐被包装成一种深沉的智慧,还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。
听上去,似乎只要把牙打碎了往肚里咽,光明未来就会自动展开。
但实际上,自欺欺人的居多。
如同那个牧师,道理懂得多,但没一个做到。嘴上说要宽恕,身体却很诚实地报复了回去。
人性本就如此。
要求一个人彻底压抑自己的感受,去承受无端的冒犯,本身就是违背天性的事。
所谓的忍耐,很多时候不过是无能为力的自我安慰,是“阿Q精神”的现代翻版。
为什么忍耐是下策。
一个是你越忍,越助长对方气焰。
你的退让,在对方眼里不是大度,而是懦弱。
对方不会因为你的忍耐而心生感激,只会觉得你好欺负,从而变本加厉。
二个是你忍不住,会积压,总有一天会爆发。
人的心不是一个没有底的容器,委屈和愤怒装得太满,迟早要溢出来。
压抑越久,爆发的时候破坏力越强,最终只会毁灭了自己。
南北朝时期,北齐的开国皇帝是高澄,他有个弟弟叫高洋。
高澄长得帅,能力也强,但性格暴虐,看不起自己其貌不扬、沉默寡言的弟弟。
高洋为了自保,常年装傻充愣,每天鼻涕都流到嘴边,任由高澄和其他王公贵族取笑戏弄。
后来高澄被厨子刺杀,高洋抓住机会,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乱局,登基为帝,史称文宣帝。
按理说,他忍辱负重成功了。
但故事没有结束。高洋当上皇帝后,长期压抑的扭曲心理彻底爆发。
酗酒、残杀、荒淫无度,成了一个大暴君,最后把自己活活折腾死了,也把国家弄没了。
忍耐,最终没有通向海阔天空,而是引爆了内心积攒的全部恶意。
法国作家法朗士说过一句话:“忍耐是灵魂的防腐剂,也是深渊的同义词。”
忍耐,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,还指望对方能良心发现。
太过异想天开了,一味地忍,只会让你的世界充满乌云。
你以为你在渡人,其实是在渡己,渡自己去一个更深的苦海。
于是乎,很多人也发现了,忍耐并不怎么好使,还是唱高调的居多,与其忍耐,不如直接翻脸,反而活得痛快。
翻脸是中策
翻脸,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元富投资,都不被倡导。
因为有三个坏处。
第一,不和谐。直接的冲突会打破表面的平静,让场面变得非常难看。
第二,容易矛盾冲突难以收场。一旦撕破脸,双方都下不来台,小事可能闹大,最后弄得无法收拾。
第三,日后难相见。人际关系彻底破裂,以后再见面,除了尴尬还是尴尬。
但是我们发现,民间流行的说法是:
“别惯着,给脸了是吗?”
“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。”
说明在普遍的大众生活中,翻脸比忍耐更有效。
直接的对抗,虽然粗暴,但起码划清了底线,表明了态度。
而相比于翻脸的坏处,翻脸的好处更容易体会得到,也难怪那么多人喜欢用。
其一,立刻止损。对方立刻停止欺辱你,因为你不忍了。
其二,表明你的底线。让对方明白你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。
其三,释放压抑。把心里的不快当场发泄出来,避免了长期内耗。
其四,建立威慑。所谓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。一次果断的翻脸,能为你赢得长久的清净,别人再想冒犯你,会先掂量掂量后果。
科学史上有一对著名的冤家,美国古生物学家柯普和马什。
他们为了抢先发现和命名恐龙化石,无所不用其极。
互相偷窃化石,贿赂对方的工人,在学术期刊上公开辱骂对方的论文全都是错的。
马什还利用自己的官方关系,让政府不再给柯普发经费。
柯普则在临死前,向媒体爆料马什的学术丑闻,并立下遗嘱,要将自己的大脑与马什的做比较,以证明自己更聪明。
他们的翻脸,可以说是惊天动地,闹了一辈子都不可开交。
但是,他俩虽然打得火热,但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古生物学的发展。
前前后后加起来,他们一共发现了一百三十多种新的恐龙,包括许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物种,比如三角龙、剑龙。
社会学家齐美尔有一个观点:“冲突并非完全是社会功能失调的表现,它也能起到建立群体认同和划清界限的作用。”
所以,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翻脸是最高效的,处理矛盾的办法。
但是,翻脸却不是最圆满的办法,因为毕竟撕破了脸,解了一时之困,而后面的变化,实在难以预测。
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人际关系错综复杂,利益盘根错节,你今天的翻脸,明天就遭到报应的事屡有发生。
所以,说翻脸很有用很高效是对的,但却不是最圆满最成熟的做法。
最终,翻脸只是中策。
而想要在矛盾中处理得妥当,最圆满圆融的做法还得是:化盟。
化盟是上策
化盟是什么?是化敌为友,是化干戈为玉帛。
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这么说:“当你打不过他该怎么办?那就——加入他们!”
打不过,不一定要跑,也可以想办法让对方的力气,为你所用。
化盟,才是成年人处理矛盾最圆满的做法。
它有三大好处。
第一,釜底抽薪。不再与对方进行低层次的对抗,而是跳出棋盘,从根本上改变了你们的关系格局。关系改变,矛盾自然就消失了。
第二,变废为宝。一个对手,意味着一种能量。翻脸是把能量推开,忍耐是让能量伤害自己,而化盟,是把对立的能量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。多一个朋友,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。
第三,自我超越。化解一个对手,比打败一个对手,需要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能力。完成一次成功的化盟,你个人的心量和处事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。
而且,化盟也标志你是最成熟最有能力的人。
一个没能力的人,难以化盟。
他们会被仇恨、报复的本能驱使。心中只有“他为什么这样对我”的怨念,想不到“我如何利用此种局面”的策略。
化盟,需要有几种心态。
1.心量大。能容得下不同的意见和冒犯你的人。
2.眼光远。不计较一时的得失,着眼于长远的利益。
3.手段活。懂得审时度势,刚柔并济。
4.姿态低。不是卑微,而是为了达成目的,可以暂时放下无谓的身段。
5.懂人性。知道对方想要什么,害怕什么,才能对症下药。
曾仕强教授分享过一个观点:“世界上最聪明的是犹太人和中国人,但中国人更聪明。只要遇到对手,犹太人只有两个反应,打得过你就猛打,打不过你就龟缩。中国人呢,它既不对抗也不忍耐,而是会抱着你,跟着你左右翻滚,然后把你变成他,把他变成你,搞得你想打也打不了,想退也退不了。”
“抱着翻滚”,其实就是化盟的手段,两个人不分你我,这样,对方真的无法拿你怎样。
其高明之处,现在从国际形势来看,也印证了一二。
想要要做到化盟,可以参考几个办法。
一,你实力强过他时
不要仗势欺人,赶尽杀绝。
学学普鲁士的俾斯麦。
普奥战争,普鲁士大获全胜,国王和将军们都想乘胜追击,直捣维也纳,彻底羞辱奥地利。
但俾斯麦力排众议,给了奥地利一个非常体面的和平条约。
因为他知道法国才是未来统一德国的最大障碍,他需要一个中立甚至友好的奥地利。
给对手留足面子和活路,就是给自己未来的布局铺路。
打败不是目的,收服人心才是。
二,你实力弱于他时
正面硬刚肯定不行,要学会借力打力,寻找共同利益。
实力弱,不代表没有价值。
你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,一个对方需要但又不具备的价值,然后以此为筹码,建立合作。
主动示好,传递出“我们有共同的敌人”或者“我们有共同的利益”的信号。
姿态可以放低,但目标一定要明确。
三,你们实力相当时
实力相当的对手,最容易陷入两败俱伤的消耗战。
此时,谁先跳出对抗思维,谁就掌握了主动权。
最好的办法是,创造一个更大的局,一个能把双方都包容进去的局。
比如,两家公司在某个市场打得不可开交,与其继续烧钱降价,不如坐下来谈谈,能否共同投资一个新技术,开拓一个新市场。
把竞争关系,升级为合作竞争关系。
四,没有实力的观念,一切平等
最高明的境界,是心中没有强弱之分。
把每一次人际的摩擦,都看作一次了解人性的机会。
不把任何人定义为“敌人”。你只是遇到了一个和你想法不同,行为方式不同的人。
试着去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动机。
当你能平静地分析一个“看不惯”的人,你就已经站在他之上了。
化盟的本质,不是技巧,而是心胸。
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人,你的世界就有多大。
人与人之间,就像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,摩擦和噪音在所难免。
忍耐,是让自己的齿轮停转,任由对方磨损自己。
翻脸,是把两个齿轮的转速都开到最大,看谁先崩坏。
而化盟,是给两个齿轮之间,滴上一点润滑油,调整一下角度和速度,让它们虽然仍在摩擦,却能共同转动,催生新的动能。
选择哪一种方式元富投资,取决于你的智慧,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。
发布于:广东省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